新浪新闻:https://news.sina.cn/sx/2023-07-31/detail-imzeqfqv4348978.d.html?from=wap
凤凰新闻:http://ishare.ifeng.com.3ft1y.icu/v1100PBGQdy2XTlJqbaVPUq-_MM20230729errryepHLNcdzKE-_Z9QpVKf022r__.htm
以下是正文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理财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全球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经历了极端的非理性繁荣和恐慌。在巨大的市场波动中,人们对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认识越来越深刻,但对金融投资和财富追求的热情和狂热却依然不减。
市场喧嚣,事业成败和行情涨跌时刻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商业经济和金融理财已经深入到每个家庭、学校和社会,但是,缺乏系统的知识指导和专业的技能培训,少儿财商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人文环境的自然促进。
80%的青少年在家庭中存在啃老、月光、攀比、颓废、拜金和急功近利等现象。这些问题可能会成为影响未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杀手”。但是,尽管中国人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他们仍然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开始学习如何创造和保护财富。
中华传统财商文化是汇集中华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种民族文化,反映了民族特质和风貌。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财商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虽然我们对中华财商文化非常熟悉,但是当被问及它的确切含义时,我们往往难以清晰地回答。
华人文化中,对财富的追求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赚钱和做生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可以说,中华财商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恭喜发财”这四个字,这是全球只有中国字典里才有的词汇,当然后面还有“大吉大利”。这种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许多中国家庭和公共场所都供奉着财神爷,财神就像菩萨一样专门做好事善事。有财神的庇佑,自然会有更多的赚钱机会。如果你赚到了钱并懂得帮助更多的人,那么你本身就是一个财神,自然就会财源滚滚。
中华财商文化反映了人们对金钱运动的不同认知层面,涵盖了金钱运动的全过程。
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是可以追求的,但取财方式要能经得住阳光的照耀,相信这是很多人教育子女关于财富观念的首要教条。
我们都曾看到过这样的标语口号:“节余有福,浪费可耻”,这是储蓄观的一种体现。从小我们就应该学会“节俭持家”,这是我们从父母身上学到的重要课程。
消费观:最值得提倡的是“量入为出”和“开源节流”。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以达到收支平衡。需要注意的是,“节流”和“开源”同样重要,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让财富保持稳定增长,否则财富也会因过度消费而迅速流失。
负债观:虽然“量入为出”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收支原则,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凡事总是一分为二的。有时候,为了实现“量入为出”,我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生活水准。
保障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追求尽可能多的财富,年轻时积攒养老基金,为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种是通过付出相对较小的保险费用,在提前锁定未来可能遇到的经济风险的同时,降低经济损失的风险。
投资观:有句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在市场规则的框架内,这句话成为科学投资观的一种表达。通过投资收入和创业收入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同时,要注意分散风险,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就是通过组合投资来实现风险分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