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理财知识认知现状分析

2021-09-03


本文来源于高级少儿财商指导师   高子捷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投资理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提前学习和掌握投资理财的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大学生理财知识认知现状分析,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及消费心理,并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达到促进树立正确消费观、增强理财认知、提升理财能力,做好人生规划的目标。

关键字:大学生;理财认知现状;消费观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在经济飞速发展,物欲膨胀的大时代背景下,财商教育变得越来越迫切。当前,很多大学生财富意识淡薄,财商知识匮乏,理财技能急需提升,是一群容易被“优惠”诱惑的群体。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提高理财认知,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远离校园贷、美丽贷等超前消费带来的危害,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幸福指数,帮助他们更好的和社会接轨。本文通过对某大学3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的调查,研究其理财认知现状,并希望通过现状寻找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


2.定义

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3.某高校大学生理财认知现状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的是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人群分布主要是大一到大四这个区间,其中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占比接近4:6。通过调查,了解到:

(1)生活费来源:

大学生的生活费94%来自于父母提供,是同学们生活费的主要来源,另外还有40%的学生通过校内外兼职、奖助学金等其他方式获取。平均生活费为1385元,64%的大学生生活费区间为1000-1500元,18%为1500-2000元,另外18%为1000元以下以及2000元以上。(见图一)

图一

(2)生活费规划:

仅33%的同学会先预算再消费,其中有42%的同学表示没什么规划,20%的同学会选择采取固定存款的方式。仅有30%的大学生有记账习惯。由此看出,大学生目前经济尚不独立,且大部分同学无规划生活费的意识。见(表一)

表一

规划

没什么规划

先预算再消费

记账

先固定存款

比例

42%

33%

30%

20%

(3)生活费开支:

从生活费主要支出来看主要是饮食和服饰,其次有37%花费在人际交往上、50%花费在休闲娱乐上、20%花费在美妆消费(见表二)。与之相对应的是仅7%的大学生有理财计划,60%的大学生事先计划,20%属于冲动消费,另外13%属于月光族且存在超前消费现象。(见图二)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除了生理需求之外普遍存在社交需求以及审美需求,因此树立合理消费观显得尤为迫切,避免了现实满足不了欲望而导致超前消费、校园贷等一系列安全危机。

表二

消费方式

饮食与服饰

休闲娱乐

人际交往

美妆消费

其他

比例

97%

50%

37%

20%

14%

图二

(4)生活费的结余:

有66%的同学表示生活费会有结余,关于对结余生活费的处理,65%的人会选择储蓄在银行卡、支付宝余额宝等风险小的产品,11%的同学选择用来投资。大部分同学通过这个过程更想赚更多的钱,59%的同学在于积累经验。可见,大学生对于结余生活的安排方式相对单一,普遍会选择传统储蓄方式,对当代理财产品的了解很缺乏。(见图三)

图三



(5)理财认知及参与:

有96%的同学认为有理财的必要,其中30%认为理财是为了合理花钱。43%认为理财是为了培养理财认知,由此可见普遍大学生都存在理财的需求。(见表三)

表三

理财认知

理财是有必要的

培养理财认知

为了合理花钱

比例

96%

43%

30%

其次另一个数据结果也不太理想,从家庭和朋友间谈论理财话题的频率来看,仅8%表示相关谈话频率较高。另外仅15%表示在学校遇到过理财社团及相关课程。那么可以看出家庭和学校对理财知识教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正是当代大学生财商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见表四)

表四

接触方式

家庭和朋友间谈论

学校开展相关课程

比例

8%

15%

(6)参与理财意愿和预期收益:

从本校大学生理财意愿数据来看,有78%的同学表示愿意花0-25%的生活费去尝试,但仅有38%的同学付出了行动。预期收益在2%-10%的同学占比85%,在没有进行投资行为的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理财就是投资,24%的人认为理财属于低风险高收益,是有钱人的事。(见图四)

图四

通过数据来看,大部分同学的理财预期收益不太合理,可见,仍存在大部分学生对理财存在误解,这可能是没有进行理财的主要原因。(见表五)

表五

预期收益

2%-5%

5%-10%

10%-18%

大于18%

比例

45%

41%

9%

5%

4.某高校大学生理财认知问题分析

4.1对于财产缺乏明确的规划

从目前调查数据来看,本校大部分学生生活费相对较充裕,同时还可以通过兼职、奖助学金等方式有其他收入来源,同时他们也具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审美等需求。由此可见其生活丰富多彩,消费结构更多元化。反观他们对财产的规划,仅较少一部分人有记账习惯,大部分人消费习惯都比较随心所欲,生活费安排上有明确规划的人也很少。综上,消费需求和财产规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学生们正处于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自制力还相对较弱,缺乏对财产规划容易导致超前消费,最后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4.2对于理财存在刻板印象

有结余生活费的同学大部分选择储蓄,他们认为理财即投资。其中一部分人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认为自己无财可理。其实储蓄、财产规划也是属于理财的一种方式。以上对理财的刻板印象主要来源于对理财概念的不了解,是缺乏理财意识的表现。

4.3对于财商教育缺乏培养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和家人朋友谈论理财的频率极低,此源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更注重于学习成绩。从学校层面说,财商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主要以传统学科为主,高中主要为高考努力,高等教育注重专业性培养,对非相关金融系学生鲜有对财商方面的培养。

5.探究影响大学生理财认知的因素

5.1个人因素

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理财等于投资,容易产生刻板印象,所以缺乏主动性去了解理财相关知识。对理财认知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比如储蓄、记账不算是理财方式,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等,这些容易导致对理财概念产生局限性。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提供,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于理财方面的需求空间就比较小,所以部分大学生对于理财规划会放在储蓄方面,并不认为储蓄也是理财,反而更容易认为他们无财可理,造成理财方式比较单一,对理财认识不足。

根据问卷数据来看,在大学生中,大部分人是没有规划消费习惯的,且还有三分之一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属于冲动消费、超前消费。冲动消费是无规划、无意识消费习惯,超前消费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分期付款,预支形式进行消费。就目前大学生普遍经济尚不独立的情况来说,超出自身经济实力的消费会引发借贷行为的出现,容易造成入不敷出的情形。从而大学生自然也就无财可理。

5.2家庭因素

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以及资料的查询还有实地的访谈调查,在家庭中很少会与孩子谈论对于财产分配、储蓄、投资等方面的理财问题,只会进行一些防防贷款的相关教育。本研究发现,本国学生相较于国外同龄人都较晚接受财商教育,甚至没有接受过财商教育。这源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守旧,对较注重智商的培养,近几年慢慢也会重视情商的培养,缺乏对孩子财商的开发。而在大学阶段前,大部分同学也难从学校途径获取相关理财知识。综上,现大学生普遍都缺乏财商教育。


5.3学校因素

学校除经济类的学生外,在学校几乎很少能接受到理财知识的讲座或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之间的关于这部分的交流也不多。环境的因素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们形成理财的概念。


5.4社会因素

从整个市场来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里的金融产品种类繁多,品质参差不齐,在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相关理财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无法对市场内某种产品的做出正确的分辨以及合适的选择,由此可能会出现参与错误的理财造成经济损失情况。

6、提高大学生理财认知的对策建议

6.1个人方面

树立良好的消费观,有规划的消费。定期的储蓄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在月初就进行计算扣除生活费用来规划储蓄金额,既能有效的进行财产的储蓄,也能让大学生逐步的形成一个对于自身财产管理的好习惯,形成基础的理财概念。

6.2家庭方面

消费观念的树立于自身生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小开始教育孩子正确的消费理念不攀比、不盲目跟风是有必要的。让孩子自己掌握短期生活费的支出,有目的规划生活费,这对于其消费观的形成有着积极影响。当孩子树立的良好的消费观后,对其财商的培养也百利无一害的。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文化课程的培养,也要关注财商的培养,在家里可以多看看财经类节目,多与孩子沟通理财相关知识,渐渐地让孩子实际参与到理财实践当中,让财商教育得到重视。

6.3学校方面

由前文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对于理财的相关知识的储备是十分匮乏的。为了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理财认知,加强理财知识的科普与宣传是必要的。在学校方面,可以增加理财培训课程或讲座,举办理财相关科普活动等。学校也可以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寻找校园线下代言人进行与大学生群体相适合产品的宣传活动以及开展一些实践活动,通过线下面对面还有实践的形式丰富大学生的理财知识。学校要多方面发展人才,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人才,培养学生财商教育,也是为学生开拓了以后更多的发展规划。

6.4社会方面

鼓励大学生进行理财行为,推行适合大学生的理财学习课程,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相关app参与其中,开发一些风险低有一定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设计出针对大学生群体理财产品的对口模块,让其可以更方便的进行认识和了解以及购买。

参考文献

[1]柯宝红,王珍义,李瑾.大学生投资理财方式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实证[J].经济研究导刊,2010(24):271-273.

[2]霍素彦,于洋. 新时期大学生理财现状调查及教学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02):78-79.

[3]刘凌,王梦丽. 在校大学生理财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J].经济视角(中旬),2011(01):140-141.

[4]后则静,朱香. 大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在个人理财中的重要性[J].大家,2011(04):208-209.

[5]王冬梅. 关于大学生消费与理财的分析与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3):134-135.

[6]白志华. 谈对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1(08):11.

[7]章根红,尹红婷. 谈独立学院大学生合理理财消费观[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6):165.

[8]张玉缺. 大学生互联网理财现状及教学研究——以厦大嘉庚学院学生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220-221.

[9]Jing Jian Xiao,Sun Young Ahn,Joyce Serido,Soyeon Shim. Earlier financial literacy and later financial behaviour of college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2014,38(6).

[10]杨盼兮,马文敏,陆彬,李步玢. 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与方式的调查研究--以南航金城学院为例[J].时代金融,2017(11):259+263.

[11]陈文博. 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现状与问题——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7(13):77-78.


分享